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210国道甘泉过境隧道群及引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索引号: | ZDDBG223755 | 发文字号: | 陕交函(2017)154 |
发布机构: | 建设处 | 公文时效: | 有效 |
名称: |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210国道甘泉过境隧道群及引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 ||
主题分类: | 陕交函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7-02-07 |
省公路局:
你局《关于210国道甘泉过境隧道群及引线工程初步设计和概算的请示》(陕公路字〔2017〕21号)和初步设计及概算文件均收悉。根据省发改委陕发改基础〔2017〕125号文件确定的该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总投资,经审查,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210国道甘泉过境隧道群及引线工程起于甘泉县城北龙首村,止于甘泉县城南板桥沟沟口,起终点顺接既有210国道。路线全长8.23公里,除起终点顺接旧路外,其余全部为新建。
(二)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桥梁、隧道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及路基1/5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其他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二、路线
(一)路线起自龙首村,向南离开旧路,连续设隧道穿过山梁经瓦窑沟、王庄沟、炭窑沟,至终点板桥沟沟口顺接旧路。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原则同意其设计。
(二)初步设计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征地拆迁、环境协调、工程规模及投资等因素,对2段共5.41公里路线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结合地方政府意见,原则同意黑龙沟段采用与地形及环境相协调的长隧道方案,炭窑沟段采用于阳坡设线的方案。
(三)路线平、纵面技术指标及平、纵配合基本合理。下阶段应根据详勘资料,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进一步优化平、纵面设计,降低黑龙沟2号隧道进出口及王庄隧道出口浅埋和偏压,合理控制全线工程规模,节省工程投资。
(四)K0+300~K1+600段约1.3公里利用废弃的原西延铁路路基设线,全线多处与天然气管线交叉,应进一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完善有关协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横断面形式、组成参数和一般路基设计。下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湿陷性黄土、高边坡、高填路基、桥头路基、挡墙基底、陡坡路基及填挖交界等处的勘察和评价,逐处做好工点设计,确保路基稳定。
2.全线弃方较多,应优化弃土场设计,与造地相结合,做好排水、防护、复耕等综合设计,避免因暴雨影响产生次生灾害及水土流失。
3.进一步完善沿线筑路材料调查及试验资料,加强当地筑路材料利用,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二)原则同意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及其结构设计,其中隧道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结构厚度12厘米,即4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SBS AC-16)上面层,8厘米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碎石(ATB-25)下面层,下阶段应根据交通量组成等因素,进一步验算路面基层、底基层厚度,合理确定结构组成。隧道路面面层采用24厘米水泥混凝土。
(三)原则同意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高填、深挖、桥头、隧道洞口及弃土场等排水设计,确保排水顺畅。
四、桥涵
(一)原则同意全线设桥梁6429米/6座,其中大桥529米/3座,中桥120米/3座;涵洞10道。下阶段应根据详勘资料,结合桥位处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进一步优化桥孔布置方案,合理确定墩台位置及型式,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二)原则同意桥梁上部结构采用20、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肋式及重力式台,桩基础及扩大基础。
(三)应进一步补充完善全线桥址区的地质、水文等资料,合理确定桥梁墩台基础埋置深度,做好墩台防冲刷设计;并根据地勘资料进一步优化桩基长度,适当归并桥墩桩、柱直径,完善桥头排水及防护措施。
五、隧道
(一)全线设隧道2655米/4座,原则同意黑龙沟1号隧道(465米)、黑龙沟2号隧道(545米)、瓦窑沟隧道(650米)、王庄沟隧道(995米)布设方案。施工图阶段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进一步优化隧道平、纵面线形,合理确定隧道洞口位置、洞门型式;应优化隧道名称(以所穿越的梁峁命名)。
(二)原则同意隧道建筑限界采用净宽10.0米(1.0米检修道+0.5米左侧侧向宽度+2×3.5米行车道+0.5米右侧侧向宽度+1.0米检修道),净高5.0米,衬砌断面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方案。
(三)原则同意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方案,下阶段应加强地质勘察,进一步优化隧道围岩类别划分,结合陕北地区已建工程经验合理拟定支护参数及排水方案,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四)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全线隧道进出口洞门设计及进洞方案,完善洞口边仰坡防护及排水设计。
(五)原则同意在王庄沟隧道出口变电所设无人值守监控室管理对全线隧道外场监控设备隧道外场监控设备进行管理;全线隧道照明均采用LED灯具拱顶侧偏单排布灯方式;王庄沟隧道采用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方式,其余隧道采用自然通风;王庄沟隧道采用灭火器加水消防系统,其余隧道配置灭火器;各隧道电源分别从就近变电站引出一路引入10kV电源专线,王庄沟隧道采用变电所供电,其余隧道采用箱式变电站供电。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隧道机电相关设计。
六、交叉工程
(一)全线除由主线桥下通过的地方道路外,设平面交叉3处,交叉方案布设合理,原则同意其设计。
(二)应进一步加强起终点与现有旧路平交的渠化设计,加强警示和预告标志,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确保行车安全。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全线标志、标线、护栏、轮廓标、里程碑、百米桩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执行了部颁规范及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原则同意。下阶段应按《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二)原则同意在王庄沟隧道出口设变电所一处,合并建设隧道消防水泵房、无人值守监控室,总建筑面积354平方米。
八、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方案基本合理。下阶段应根据环评报告批复及“美丽干线公路”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设计。
九、概算
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基本符合交通运输部颁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制编制办法》(JTG B06—2007)和《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及我省有关规定。经审查,核定本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为339,164,498元。
(一)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274,439,573元。
(二)核定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7,611,576元。
(三)核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6,860,989元。
请你局据此批复,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本批复要求认真优化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防止建设过程随意设计变更;完善相关审批手续,确保本项目依法、合规建设;严格项目法人管理,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切实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项目由延安市交通运输局和甘泉县政府组织实施,总工期2年(自开工之日起算)。
附件:210国道甘泉过境隧道群及引线工程初步设计概算审批表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2017年2月6日